1.手工制作论文
开展手工制作 培养创新能力 手工课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等,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手工课都在美术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现在的手工课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忽视儿童对手工作品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而不是向儿童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这就很容易造成手工课变为“劳作”课。
那么,如何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
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书签设计》。课前我设法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丽的书签(包括彩色的叶脉书签、羽毛书签等),上课时我便把这些不同外形的书签钉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观、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开放性气氛。
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大致讲一下书签的由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情自然升华,个个都跃跃欲试露出想亲手制作一个书签的神情。
果然在作业时同学们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意外的书签,有些同学制作的书签还具有一些民族气息。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
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心里充满了喜悦,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
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我造的车》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
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例如:《布贴画》一课中,我先就如何制作布贴画简单交待一下,便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布料的剪和抽丝较一般贴画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快感。
四、运用电教手段,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制作的工艺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
2.求一篇关于艺术品收藏的论文
艺术品鉴赏论文
【摘要】翡翠艺术是一个全新的艺术概念,她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白玉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时代精神与形成的艺术。
【摘要】以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含义、渊源、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艺术品及服饰设计的赏析,为现代时装设计及服装审美提供借鉴。
【摘要】鼻烟壶是盛装鼻烟的容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清代乾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就已闻名于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直是各国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的对象。鼻烟壶的制作不仅工艺复杂,种类也十分繁多,按材质可分为几大类。
【摘要】俄罗斯套娃,是一种富有异国情调的木制艺术品,在新年之际,带给人一片温馨。
好期刊在数千家期刊中,简化审稿流程,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的正规期刊发表论文,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客户最满意的效果。如果你成为我们的客户,体验了发表全过程并认为非常满意的话,请你记住好期刊并向你的朋友推荐我们。
3.速求一篇关于纸与艺术品的文章
"传先哲精蕴,启后学困蒙。
" 纸张的发明与衍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犹如阳光初升荡涤着黑暗,将文明与智慧洒向世界,燃亮并温暖着我们心灵的精神之火。 中国乃纸张的发明地,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纸张是中国文化中最独具特色的。
千百年间历代文人雅士能工巧匠赋予了纸张更广泛的应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从功用性到艺术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 纸张以其独特的表现传播能力,被视为艺术表达的最佳媒介物。
艺术表达能力是与其每个制作环节有着紧密而又特殊的联系。今人制造运用艺术纸张或纸张的艺术运用,都是从古人实践成就中沿用汲取而来。
纸的定义:将在水中悬浮的纤维用细致的帘模抄器滤去水分后,留于帘上绞结的纤维薄层,揭下干燥,即成为纸。造纸程序经过采料、浸沤、槌洗去粗壳青皮(杀青)、石灰化水涂浆、大桶盖紧煮、清水洗净、再浆再煮,待其糜烂入臼,舂至形如泥面,倾入抄槽帘模,抄纸板上叠放千万张,挤压去水揭起烘干。
抄纸前,在纸浆中加入黏性溶液和不溶性材料以改进成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纸后再进行加工,如加胶,上浆,染色,涂色等,防止蛀腐并增进纸的美观,或满足各种特殊的用途要求。
其制备和施用极为复杂精细,这些也都是造纸术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进步不可缺少的步骤。 纸、墨、笔、砚的结合使用,使书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而书法和绘画更在纸张上发挥了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文房、装饰等用途上增添了各种鲜艳的色彩和精致的图案,造纸术也因此更见进步和美化。名贵的一种称"金粟笺",是特别制作为海盐广惠寺抄写藏经之用,这种纸是宋治平至元佑年间(1054~1094年)产自苏州,质地坚固结实,内里加蜡,表面平滑并具有光泽,而无水线的痕迹,每张纸上都印有"金粟山藏经纸"的红色印章。
广惠寺藏经万卷之多,每卷用纸15张连接而成。"金粟笺"为收藏家所珍贵,并加仿制,称为"藏经纸",迄今仍用于书籍和卷轴的标签。
另一种精工制作的纸,是南宋时福建建阳所产的"椒纸",一花椒种子的汁侵染,可以杀虫,永不虫蚀;其质地近似"金粟笺",但较薄而有光,呈金黄色,颇为坚韧。据说这种纸上的香气能历数百年而不散。
"宣纸"质地精细、洁白柔软,产自宣州(今安徽宣城),一直专供书法绘画之用。"宣纸"是以檀树皮和禾秆混合制成。
素质视其原料中檀皮所占比例的多少而定,最上等的"宣纸",纯以檀皮为原料:普通品质中檀皮约占一半至七成不等。"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文献,宣州泾县之贡品。
用于书籍、信笺、摹拓、书画。 另一种为艺术家所推崇的是"澄心堂纸",那是特别为南唐后主李熠(937~978年)所制。
这种纸的原料是楮皮,但须经过特别方法浸漂,使其纤维纯净,纸张初步制成后,还需磨光和上蜡,使其更具光泽而耐用。 浙江开化所产的一种"开化纸",质地特殊,清代武英殿特别选择这种纸,作为印刷"殿本"之用。
有时旧纸背面也可再作书写,称为"反故";或将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名曰"还魂纸",即现在所谓"再生环保纸"。 纸张上常增染彩色或加以图案,作为信笺、诗笺或商业契约之用。
制造这类纸张,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少名家对设计和提倡,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说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年)喜用紫色笺纸。桓玄(404年卒)作"桃花笺"纸有缥绿、青、红等色,是蜀地名产,这些都是早期的彩色笺纸。
到了唐代,笺纸的花式更多,谢师厚制作"十色笺",每十幅为一榻,和十色水逐榻以染。"十色纸"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色。
其他尚有各类悦目的笺纸,称为"松花"、"金沙"、"流沙"、"彩霞"、"金粉"、"龙凤"(红及金)和"桃红洒金"。当时最著名的笺纸是四川著名校书薛涛所制的一种小型深红色笺纸,她用自制的这种笺纸与当时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动相唱和。
据说这种称为"薛涛笺"的深红笺纸,是以芙蓉皮和芙蓉花瓣所制成。自四川传入别地,数百年间,全国各地皆模仿制作。
大约在这期间,"水纹纸"(watermarks)和"云石纹纸"(marble paper)已在中国制作和使用。据称宋代李建中(945~1018年)的《同年帖》为楮皮纸所制,其中呈暗花波浪纹。
这是早期的"暗花纸",亦称"水纹纸"。至于"云石纹纸",据苏易简(957~995年)说:"蜀人造'鱼子笺',以细布用面胶浆令劲挺,隐出其纹,又谓之'罗笺'。
并说:亦有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过令沾濡,流离可爱,谓之"流沙笺",亦有煮皂荚子膏,并巴豆油,敷于水面,能点墨丹青于上;以姜曳之则败,以狸须拂头垢行之则聚,然后画之为人物,砑之为云雾,及鸷鸟翎羽之状,繁缛可爱,以纸布其上而受采蔫。这些当是制作"云石纹纸"最早的记载。
专研造纸历史的亨特认为公元1282年"水纹纸"在欧洲最早应用,而"云石纹纸"则是波斯人在公元1550年所发明,根据前述资料,则中国制造这类艺术性的用纸,当在此300~500年以前,甚至更早。最著名的是1645年前后,胡正言所印的《十竹斋笺谱》,。
4.谁能给我篇雕塑艺术品的小论文
我眼中的罗丹(笔者论文)
一提起罗丹,我便不想去谈论他有关雕刻的技法和形式的精妙,不想去讨论他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如指掌,更多的是去感受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本能和情感的真。
罗丹是真正让我感动的一位的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有多么高深玄奥的思想观念,而是他个人对于个体生命的理解与这个充满悲意世界的哀叹,从而创造的那一尊尊透人心魂的雕塑所散发出的壮美的气息、无与伦比的力量和生活的真。
他偏爱悲悯或是感伤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例如《加莱义民》《地狱之门》《思想者》《欧米哀尔》《乌谷利诺》等等作品。
《欧米哀尔》曾是一位年轻貌美、姿色过人的妓女,而她对如今的丑陋感到羞愧!
《罗丹艺术论》中这样描述着:“他雕塑的那个比木乃伊还要皱缩的老妓女,正在悲叹她的衰老的身体,她弯着腰,偎踞着,移动着绝望的眼光。在两乳和干瘪的胸膛上,在布满可怕皱纹的肚子上,在那长满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的臂上和腿上……”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所有雕塑家创造的女性形象都以丰满圆润优美的造型给观赏者提供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诸如《维纳斯》。当然,由于历史、宗教、美学等一些社会环境因素会自然而然形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于是古典雕塑始终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惟有罗丹的这件作品令人目不忍睹,可是它却是罗丹雕刻艺术的杰作,是他独特美学思想的体现。罗丹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自然中人们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些认为美的更能显露出她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巴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罗丹先生正是从又老又丑的妓女身上,挖掘出她内心世界的痛苦和灵魂深处的悲哀。
(接下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