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会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方案(建议稿)总 则医疗制度改革的总的目的,是以国力为基础,强调在医疗制度、医疗资源面前,凡我国民人人平等之原则,使之为社会的安定、***、繁荣服务。
细 则 一 ,国民与医改 凡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合法公民,在医疗制度改革面前,不论职位、学历、民族,无分工、农、商、学、兵、公(务员) 等,不存在任何特权与歧视,人人平等! 在医改政策中,公民可按就业状况,暂划归为就业人员和未就业人员二大类。此处的就业人员,系指有相对固定职业的一切公民,包括国家政府、事业、企业单位之一切员工,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一切员工,一切离退休人员等。
实行全国就业人员医药费按同一地区同一比例标准报销的原则。这是缩小差别,安定民心,体现社会公平,使医改方案能得到最大多数国民认同和支持的核心所在,是医改成败的础石!国民的医药费报销比例,实行以年度为单位的浮动制。
国家财政允许,可适度提高;反之,可酌情下浮。报销比例与国力挂钩,避免了国力不支之虞,可以保障医改方案得以长久延续!凡国家政府、事业、企业单位一切员工,一切离退休人员医药费用,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凡一切私企员工,由国家财政先行支付并同时向相关私企直接划拨。
依法严惩一切拒付员工医药费用的行为!未就业人员,包括无业人员,失业人员,无固定单位可报销医药费的所有人员。这是社会困难群体。
未就业人员亦应享受医改方案的关怀,其医药费报销比例由国家根据财政情况逐年公布,并由财政统一支付。下列人员医改方案将以予倾斜关顾:复、退军人中因战斗、军训、因工因公负伤人员;计划生育范畴内的孕、产妇;新生儿及各年龄段的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各种因公、因工伤残人员;各种职业病患者;残疾人士;为公益事业伤残者;见义勇为伤残者;经相关部门证明,确实无支付能力的贫寒人士;其他需照顾的特殊群体。
二,医 院国民的医疗服务,主要应该由公立医院提供,而以私营医院为辅。各省、市、县,有条件的乡镇,都应该有足量的公立医院,以满足国民的医疗需求。
公立医院的主要领导,由政府任命,并定期轮换。公立医院的财务支出,一律由政府财政提供;公立医院的各项收入,属国家收入,一律由政府统一管理使用。
应该明确公立医院是服务性单位,决非营利性单位。而这一点,对从根本上缓和日趋激化的医患关系,挽回国民对医院乃至整个医疗制度的信任,至关重要!政府从制度上加强对医院的监管指导。
人大、政协派员实施对医院的监管指导。县以上的公立医院,所有上规模的私营医院,均须成立院务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政府代表,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代表等组成,共同参与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
政府、人大、政协代表将及时向相应部门反馈医院运作情况,并及时向公众、媒体公布,使医院工作公开,透明。政府、人大、政协代表采取定期轮换制。
三,医 务 工 作 者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直接实施者。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医务工作者的工资、奖金、一切福利待遇,均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以保障其收入,免其后顾之忧。医务工作者的一切收入,与医院的诊费、服务费、药品收入等脱钩。
重奖在医学研究、医疗实践中有突出成就者,严惩有违医德医风的行为。四,制药企业与药品制药企业是事关全体国民健康的特殊企业。
国家加强对国有制药企业的投入,这是国民药物需求的重要来源。政府、人大、政协参照对医院的督导方式,加强对国有和私营制药企业的监督指导。
实施同一种药品全国执行同一价格制度。这是药品价格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严防药品改头换面,以药谋取暴利的重要手段。
同一种药品,系指化学成份相同或基本雷同的药品。允许同一种药品有不同的商品名,但必须在商品名下面以显著地位标明其化学成份,并标明全国统一价。
对主要成份相同或雷同,仅辅助药物不同的复方类制剂,须严控其价格,不得使其成为提高药价的一种手段。所有药品的价格,都必须遵守“生产成本十经物价部门核准的合法利润 ”组成的原则,并实行药品价格结构公示制。
重奖对药物研发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人员;严惩以任何手段擅提药价的行为。凡制造劣质药品乃至假药的行为,一律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必予以从重从快惩处!本建议稿未尽事宜,当以正式文件为准。
本件上传:中央相关部门并领导2010年两会提案组衢州。徐裕人2010. 年2月23日于浙江衢州附: 建 议 者 说2009年初,国内多家重要媒体纷纷发布消息,预测医疗改革全国性方案即将出台。
老百姓且忧且喜,翘首以待。现在2009年已逝,相关方案仍处酝酿之中。
医改方案受多方利益之牵制,出台之难,自不言而喻!也就在2009年下半年,中央的一则与医改有关的决定,即医疗服务费要上去,药品价格要下来,再度重复出台。药品价格是由市场经济操控的,升降浮沉由不得谁说了算;但医疗服务价格闻声飚涨,却是实实在在的。
果如是,就不啻是事与愿违了!至于之后陆续出台的一些专项医改措施,以及一些省、市的地方性医改。
2.从医疗制度改革看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哪个达人帮我写篇1500字左右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3.我要搞一期关于两会的辩论,论题选啥好啊关于两会医疗,民生,祖国
物权法的诞生对公民住房的影响: 物权法草案从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出发,明确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如电梯等公用设施和绿地等公用场所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70年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我们的房子怎么办?有人说,国家可以依法收回,只给房主一点补偿金。许多百姓为70年后自己住宅的命运焦虑不已。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为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百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物权法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 一套房子传几代还是不是梦想? 正方:不是 反方:是。
(从建筑质量等方面)。
4.两会焦点医疗住房教育缩小贫富差距为何成热点
我不知道你是个什么年龄的人,但如果你有去看过病,你就知道医疗收费有多么的高,不要说在农村的人看不起,就连在城市里普通的打工人也看不起, 就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什么的,都要100元起了,更别说其它了, 读书吧.普通的中技,中专,如果是在寄宿的话读完三年一般都要30000元RMB这是中间价了, 更别说是大学了. 你想想,如果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30000元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呀. 住房难,这是在城市里打工一者的一大难点. 在广东沿海地区,普通打工人员一个月只有1000~2500但一间70平米的房子一般都要20W以上了,.你以为有很多打工的可以有这么多钱呀? 要做多少年才可以买得起房子, 如果买了房子那结婚以后的小孩子读书呢?。
5.求一篇有关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论文 要求1、包含历史沿革(城市和农
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 一。
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及进程 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
首先,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
不仅如此,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差距过大:新兴产业老职工少,医疗开销相对少,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另外,个人也被免费医疗制度惯出了毛病。
“一人看病,全家吃药”,“小病看成了大病,没病看成了有病。”图的是什么?报销。
赚的是谁的钱?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什么后果?浪费。
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
“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
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5000万。 2002年4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程,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完成今年医疗保险90%以上统筹地区启动,覆盖8000万人的工作目标。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取得相当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307个已经启动实施,占全国的88%;覆盖人数达到5026万人,占全国应参保人数的30%.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似乎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要交钱看病这个“残酷”的现实,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
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
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
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
因此,可能很多人舍不得看病而影响到自己的健康。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
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
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而国外历来将“预防是控制大病的最有效方法”视为至理名言。
2.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
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用较少的费用为老百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控制费用是医疗保险的根本问题。
这是医保本身无法解决的,只能诉诸于医院。造成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太高。
医院是出售药品的主要渠道,向出售药品是医院收入的重头戏。医院作为非赢利性机构,要维持日常运转,国家财政拨款只能满足它50%的需要。
另外50%则主要靠卖药。 另外,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
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占总人口不到30%的城市人口享有全国70%的医疗卫生资源),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
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
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 3.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以上海为例:新医保为累计超过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倍,2000年为5.6万元)内随意使用医药费。
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骗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
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人医保,全家享用,因为医保卡划账时,医院并不要求持卡者本人到场。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
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
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
6.0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哪些重大举措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医疗卫生工作。
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启动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财政安排27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支出,较大幅度提高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所加强。中央财政安排51亿元,用于支持地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