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民族之魂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与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
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语言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
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 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
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教师点评 本文立意高远,语言精炼。对“母语”这一话题,一般考生较多地将其放在文化层面来立论阐述,本文作者站得更高,想得更深,从“民族之魂”“民族责任”的视角来抒写感悟,开掘文意。
文章的第一个主体集中论述汉语的独特魅力,在与楼兰古国、玛雅文化、古巴比伦文明的鲜明对比中,衬出汉语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点明其历久不衰的原因。第二个主体集中论述汉语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担负的民族责任。
对汉语的困境,母语的性质,进行了深入而严肃的思考,渗入了作者的关切和忧虑,更表达了作者诚挚的呼唤,展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视野的宏阔,思考的冷峻,使文气充盈,情感真切;灵动而不失章法的行文,精炼而有意蕴的语言,使文道融合,流光溢彩。
2.要一篇关于社会热点研讨的议论文
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全球热门话题。迥然不同的经济全球化岐见有些出自单纯的熟悉角度差异,有些则完全出自利益背景的对抗。本文将重点批评新自由主义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并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等争论问题发表一点浅见。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众说纷纭的经济全球化并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说它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靠的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的世界市场才得以形成;生产力发展使资本积累空前剧增,那些拥有相对过剩资本的国家便可以向全球资本短缺的国家输出资本;生产力发展使得运输成本降低,那些具有经济和技术巨大优势的国家,便可以充分利用外国的资源优势、国际分工优势,大规模地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全球销售。当然,经济全球化决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内进行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也表现为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从局部经济全球化到全面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过程。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业资本首先实现了全球化,从而开始了局部经济全球化。当时发达国家的“产品不仅供给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给世界各地消费”,闭关自守被“互相依靠所代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外国债券为主的借贷资本也实现了全球化。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的金融资本占全球金融资本的80%。世界上其他各国,差不多都成为这四国的“债务人和进贡者了”经济全球化热点……
本站提供原创文章定制和论文发表服务。为保护作者权益,浏览全文请在首页登录
……经济全球化热点组装外国零部件都不能彻底摆脱依附地位。当代各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科技创新是经济独立的充足条件,是国力强大的发动机。我国是惟一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非凡任务。借经济全球化,妄图瓦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接轨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战略图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是始终不渝地坚持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3.求一份马克思论文,要求用哲学的眼光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摘要]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两个方面。
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也就是对公共性的关注。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
关注公共活动领域是哲学的一个必要的维度。所谓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不应仅仅是向私人生活回归,更重要是向公共生活回归。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通过政府改革来解决公共性问题或危机为标志的公共活动领域的当代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哲学;公共活动领域;公共性;国家;政府 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一个时代话题。
人类生活是永远流动、无限生成的。强调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不是要人们沉醉于现实生活之中,而是要以一种哲学态度或观念来看待生活。
用生活来说明人和世界是哲学视野的根本转换,在这个意义上,人就成为立足现实而又追求超越、不断创造的生成的人,世界就成为由人无尽的生活实践而无限生成的过程。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
如果所谓回归生活世界仅仅意味着回归私人生活,即私人活动领域,不再关心公共活动领域,那么,这种回归实际上是对生活世界更严重的疏离。这样的哲学不仅不能对以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历史的解释,还将丧失哲学本来的意义,导致哲学真正被生活遗忘。
关注公共活动领域,这是哲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或必要的维度。哲学总是力图以更理性、更智慧的方式对待公共活动领域和公共性问题。
一 公共活动领域是每一个人都生活于其中、不可能完全摆脱的领域,是由众多个人组成的公众不能不关心的公共领域。凡是借助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谋取可共享利益的活动都属于广义的公共活动,包括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改革和完善,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行,基础设施及公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教育、国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活动。
虽然公共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但其基本特征一直为公共性。因此,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也就是对公共性的关注。
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 公共性,即可共享性,是相对于自利性而言的。
自利性,简单地说就是排他性、独占性。凡是谋取排他性利益的活动就是私人活动。
也就是说,私人活动的基本特征为自利性。由于私人活动主要是在家庭和经济领域中展开的,而家庭生活和经济生活又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因而重视公共活动领域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或贬低私人活动及其自利性,而是主张一种合理的自利性,反对那种过度扩张的自利性。
每个人基本的生活所需,与其工作责任、劳动付出相一致的利益要求,属于合理性的正当的自利性,是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国家、政府必须给予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合理的自利性的实现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更依赖于人们共同建构和维护的公共活动领域。
哲学和其他任何学术、科学一样,不应当也不可能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不能只关心私人活动领域。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私人性的,而是公共性的,是对人类生活及其转型的自觉反思,是对人类存在的现实的和终极的意义或价值的探索。
哲学的真正本性就在于关注公共性,即关注公众、关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论文大全网 »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论文题目